2010年7月3日 星期六

澳礦重稅現轉圜 原物料可望重回長多格局

【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】澳洲政府先前提議對其國內礦業課徵40%的資源稅(Resource Super Profits Tax),引發市場擔憂礦業公司的獲利能力受衝擊,然而在新任總理吉拉德(Julia Gillard)於6/24上台,並暗示願意解決資源稅爭議後,已使資源稅的政策出現轉圜。復華全球原物料基金經理人呂丹嵐指出,澳洲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砂出產國,此舉將有助於提振全球礦業類股從5月以來的疲弱走勢,全球礦業相關類股股價均可望受此激勵而上揚。

從最根本的礦產供需結構觀察,呂丹嵐表示,中國等新興市場對鐵礦砂、煤礦等需求強勁,尤其中國的鐵礦砂進口需求,市場預估直到2015年都將持續擴大,未來在市場持續供不應求的情況下,礦業類股將可望走出震盪並重回長線多頭格局。

澳洲前任總理陸克文(Kevin Rudd)在5月3日宣布計畫從2012年開始,將對澳洲國內的礦業課徵40%的資源稅,因而導致礦業公司強烈反彈,陸克文則在民心大失的情況下,於日前被迫下台。針對原先的資源稅政策對產業的影響,呂丹嵐認為,未來無論澳洲資源稅課徵與否,對於礦業類股都是短期的衝擊。

呂丹嵐說,未來如果課徵40%資源稅,由於礦商獲利下降,未來資本投入的資金來源將減少,擴產幅度將較之前預估下降,以現階段澳洲主要供應的礦產如鐵礦砂、燃煤來說,原本全球供不應求的鐵礦石,可能受此政策影響而更加供需緊俏,鐵礦石的價格也將有機會進一步上漲。

此外,澳洲礦業課徵的資源稅將成為全球最高,而澳洲鐵礦石年出口量約佔全球鐵礦石貿易36%,對整體產業極具影響力,其生產成本因稅率而墊高也會推升鐵礦石價格。

呂丹嵐指出,從短期來看,澳洲原先的課徵資源稅政策一旦實施,澳洲掛牌的原物料類股勢必會面臨修正的壓力,但如果以長線原物料類股走勢觀察,股價走勢與原物料報價相關係較高,就算短期會有政策利空的影響,股價修正之後仍將繼續回復上升趨勢,如今該政策可望出現轉圜或折衷,消息面將有助於提早推升礦業等原物料類股。

呂丹嵐進一步表示,澳洲課稅的議題是屬於短線的影響,長期還是可望受惠於中國、巴西、印度等新興市場的龐大需求,而呈現長線多頭格局,例如印度政府就計畫繼續提高基礎建設佔GDP的比重;巴西2016年之前因舉辦世足賽、奧運而需要加快基礎建設等,未來包括鐵礦砂、煤礦及水泥等原物料需求,都將持續增加。

觀察今年下半年的原物料市場,呂丹嵐認為除了黃金相關類股可望在中國、印度的飾金需求下,受到旺季效應的進一步推升,肉類、紙品、原油與天然氣也可望隨著景氣回溫及價格觸底反彈,而成為市場的投資焦點。(自立電子報2010/06/28)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