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第一季我國鋼鐵產業回顧與展望 金屬中心ITIS計畫 蔡潔娃產業分析師 一、第一季產業概況 (一)產業概況 2010年第一季我國鋼鐵業產值為3,004.9億元新台幣,較前一季成長1.2%,比去年同期增加64.7%。 
在出口方面,出口值為1,171.5億元,較上一季成長5.5%,比去年同期增加23.0%;出口鋼材以鋼捲片為主,包括熱軋、冷軋及鍍鋅鋼捲片;鋼材出口量最大宗地區依序為中國、韓國及馬來西亞,佔整體鋼材出口比例約為37.2%。
在進口方面,進口值為854.8億元,較上一季增加4.0%,比去年同期增加83.0%,進口依存度為31.8%;進口鋼材中有48.7%來自日本,其次為中國18.5%、韓國17.6%;進口鋼材最大宗為熱軋鋼捲片,其他包括不鏽鋼熱軋鋼捲片、鍍鋅鋼捲片等。
國內需求為2,688.2億元新台幣,較上一季增加0.3%,比去年同期成長100.9%。
2010年第一季的產值、進出口值、國內需求與上一季相比皆呈現溫和成長,與去年遭受金融海嘯衝擊下的同期狀況相比,除了出口值外,其餘市場數據皆大幅度上升,尤其是國內需求更呈現加倍成長。
(二)廠商動態 1.中鋼集團五號高爐點火:中鋼集團五號高爐、也是中龍第一支高爐於2月26日舉行點火儀式,年產能為250萬噸,加上現有電爐產能及未來第二支高爐,總計年產能可達600萬噸以上。
中龍高爐目前已開始產出,預計年底前熱軋產能將可常態釋出,在中龍高爐產能完全開出後,國內上游供料不足的現象可望獲得改善。
2.義?集團越南大鋼廠動工:義?越南廣聯大鋼廠於3月22日打樁興建,將建置2支年產350萬噸的高爐,總計年產能達700萬噸,預計2013年進行量產。
義?越南鋼廠投資案於2007年10月即進行動土典禮,後因遭逢原物料大漲及金融海嘯,投資案因而停頓,主要股東除了台灣的燁聯及燁輝外,還包括中國的廣州聯眾不銹鋼。
未來義?與台塑在越南興建的鋼廠量產後,將與中鋼形成三強鼎立之勢。
3.新光鋼鐵觀音新廠落成:新光鋼鐵於5月12日舉辦觀音新廠落成典禮。
依據工業區毗鄰地的變更法令,新光鋼鐵在觀音廠購入毗鄰地8.5公頃,第一階段已完成5公頃的變更作業,並建構廠房及生財設備,總投資金額達新台幣20億元。
4.中鋼、金屬中心與汽車零組件業者成立「第二期汽車鈑件OEM暨AM產業研發聯盟」:中鋼與國內8家汽車零組件廠商於2007年成立「汽車鈑件研發聯盟」,成功開發並量產980MPa高強度雙相鋼,除減重30%,更大幅減少汽車燃油消耗的效益;此外,建立高強度鋼之成形及點銲應用技術,將高強度鋼推廣應用於汽車重要結構零組件。
為了使國內汽車業持續朝高值化發展,中鋼與金屬中心再次結合中華汽車、江申、伍享、瑞利、盛全、耿鼎、維崙、台灣開億、志祥等10家業者於4月15日成立「第二期汽車鈑件OEM暨AM產業研發聯盟」,進一步開發先進1180MPa高強度雙相鋼,以及高品質鈑金模具材料及鑄造技術等多項技術的研發。
5.夏季電價即將於6月開始,豐興、東和將減產因應:夏季電價即將於6月開始,為期4個月,電爐廠因用電量大,在夏季用電期間通常會將煉鋼生產集中在離峰時段,並減產因應。
另外,6月份也進入雨季及颱風季節,是鋼筋等長條類鋼材的淡季,電爐廠可藉由減產調節過剩產能。
6.日本JFE鋼廠計畫購買國外礦場開採權:為確保煤鐵原料供應無虞及避免原料價格不斷上漲的衝擊,日本JFE鋼廠計畫斥資22億美元,在未來4年內取得澳洲及巴西等地的煤礦與鐵礦開採特許權,預期可以提升煤鐵自給率至30%。
二、第一季重大事件分析 1.鋼鐵工業政策環評預計於今年底完成:依據「環境影響評估法」相關規定,有影響環境之虞之政府政策,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。
工業局自民國97年開始辦理鋼鐵工業政策環評作業,經過兩年的研究,目前已完成「鋼鐵工業政策評估說明書(初稿)」,並舉辦北、中、南區各一場公聽會,聽取各界的意見。
在徵詢環保署意見後,「鋼鐵工業政策評估說明書」預計於今年底前完成,並簽報行政院核定。
根據「鋼鐵工業政策評估說明書(初稿)」所述,2025年國內粗鋼供需缺口約有515萬噸,工業局規劃以鋼廠汰舊換新及進口的方式來補足缺口。
鋼鐵工業政策環評完成後,有助於縮短鋼廠投資個案環評的程序,將提高國內電爐廠進行汰舊換新的意願,進而提升鋼鐵業的能源使用效率與競爭力。
2.景氣逐漸恢復,國內用鋼產業面臨缺料困境:隨著全球經濟的復甦,國內用鋼產業如手工具業、螺絲螺帽業接單狀況好轉,不過卻面臨缺料困境。
中鋼一號高爐於今年1月份大修,預計6月份點火;中龍高爐雖已於2月份啟動,但初期僅有扁鋼胚產出,造成今年上半年供給偏緊。
而中鋼實施多年的實績制也限制某些業者無法取得足夠配額,造成業者面臨缺料困境,因此下游業者開始出現開放中國盤元進口的聲音。
為瞭解並解決國內用鋼產業缺料的問題,工業局於3月30日召開「鋼鐵原料供需座談會」,邀集螺絲公會、鋼線鋼纜公會、手工具公會、機器公會、國貿局及國營會等二十餘人參加,會後達成3項決議:(1)為使國內鋼材供應無虞,工業局將以個案考量實際需求或過去進口實績,開放專案進口大陸製鋼材;(2)工業局將要求中鋼對國內鋼價應穩定合理,且應參考同品級之中國大陸各鋼廠鋼材價格;(3)有關中鋼之訂取料期間過長、現金付款等銷售制度之問題,工業局將協調中鋼公司改進。
3.鐵礦石合約價格大漲90%,長約計價模式改為季度定價:三大礦商已陸續與日、韓、歐洲、中國等地鋼廠達成今年4-6月鐵礦石價格協議,合約價與去年相比大幅調漲80-100%,已高於2008年的合約價。
而對鋼廠影響最大的則是實行多年的長約計價模式改為季度定價,對於以使用協議礦為主的大鋼廠而言,成本管理將更為困難,進而失去成本優勢。
三大礦商之所以大幅漲價,背後必有支撐的動力,除了全球鐵礦石市場由三大礦商所壟斷,中國近年來粗鋼產量成長過於快速,導致鐵礦石供不應求,也是鐵礦石價格一直上漲的主因。
即使在金融海嘯期間,中國的鋼鐵需求仍大幅成長,中國進口鐵礦石就占了全球鐵礦石海運量的70%,進一步推升礦價。
未來三大礦商壟斷的局面不會改變,中國內需市場仍會持續成長,鐵礦石供需態勢基本而言不會改變。
三、未來展望 OECD最新發布的景氣領先指標顯示,全球各大經濟體雖仍處於景氣擴張階段,但成長力道已放緩,中國與巴西則暫時脫離擴張階段,雖然IMF近期又再度微幅上調2010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值至4.2%(2010年1月份的預測值為4.0%),不過展望未來全球經濟復甦的增速將趨緩。
國際鋼鐵協會4月份發布最新的鋼鐵需求預測,樂觀預估今年全球鋼鐵需求將成長10.7%,其中歐美日等國因去年衰退太多,因此今年成長幅度大增,國內也有17%的成長。

在出口方面,出口值為1,171.5億元,較上一季成長5.5%,比去年同期增加23.0%;出口鋼材以鋼捲片為主,包括熱軋、冷軋及鍍鋅鋼捲片;鋼材出口量最大宗地區依序為中國、韓國及馬來西亞,佔整體鋼材出口比例約為37.2%。

在進口方面,進口值為854.8億元,較上一季增加4.0%,比去年同期增加83.0%,進口依存度為31.8%;進口鋼材中有48.7%來自日本,其次為中國18.5%、韓國17.6%;進口鋼材最大宗為熱軋鋼捲片,其他包括不鏽鋼熱軋鋼捲片、鍍鋅鋼捲片等。

國內需求為2,688.2億元新台幣,較上一季增加0.3%,比去年同期成長100.9%。

2010年第一季的產值、進出口值、國內需求與上一季相比皆呈現溫和成長,與去年遭受金融海嘯衝擊下的同期狀況相比,除了出口值外,其餘市場數據皆大幅度上升,尤其是國內需求更呈現加倍成長。

(二)廠商動態 1.中鋼集團五號高爐點火:中鋼集團五號高爐、也是中龍第一支高爐於2月26日舉行點火儀式,年產能為250萬噸,加上現有電爐產能及未來第二支高爐,總計年產能可達600萬噸以上。

中龍高爐目前已開始產出,預計年底前熱軋產能將可常態釋出,在中龍高爐產能完全開出後,國內上游供料不足的現象可望獲得改善。

2.義?集團越南大鋼廠動工:義?越南廣聯大鋼廠於3月22日打樁興建,將建置2支年產350萬噸的高爐,總計年產能達700萬噸,預計2013年進行量產。

義?越南鋼廠投資案於2007年10月即進行動土典禮,後因遭逢原物料大漲及金融海嘯,投資案因而停頓,主要股東除了台灣的燁聯及燁輝外,還包括中國的廣州聯眾不銹鋼。

未來義?與台塑在越南興建的鋼廠量產後,將與中鋼形成三強鼎立之勢。

3.新光鋼鐵觀音新廠落成:新光鋼鐵於5月12日舉辦觀音新廠落成典禮。

依據工業區毗鄰地的變更法令,新光鋼鐵在觀音廠購入毗鄰地8.5公頃,第一階段已完成5公頃的變更作業,並建構廠房及生財設備,總投資金額達新台幣20億元。

4.中鋼、金屬中心與汽車零組件業者成立「第二期汽車鈑件OEM暨AM產業研發聯盟」:中鋼與國內8家汽車零組件廠商於2007年成立「汽車鈑件研發聯盟」,成功開發並量產980MPa高強度雙相鋼,除減重30%,更大幅減少汽車燃油消耗的效益;此外,建立高強度鋼之成形及點銲應用技術,將高強度鋼推廣應用於汽車重要結構零組件。

為了使國內汽車業持續朝高值化發展,中鋼與金屬中心再次結合中華汽車、江申、伍享、瑞利、盛全、耿鼎、維崙、台灣開億、志祥等10家業者於4月15日成立「第二期汽車鈑件OEM暨AM產業研發聯盟」,進一步開發先進1180MPa高強度雙相鋼,以及高品質鈑金模具材料及鑄造技術等多項技術的研發。

5.夏季電價即將於6月開始,豐興、東和將減產因應:夏季電價即將於6月開始,為期4個月,電爐廠因用電量大,在夏季用電期間通常會將煉鋼生產集中在離峰時段,並減產因應。

另外,6月份也進入雨季及颱風季節,是鋼筋等長條類鋼材的淡季,電爐廠可藉由減產調節過剩產能。

6.日本JFE鋼廠計畫購買國外礦場開採權:為確保煤鐵原料供應無虞及避免原料價格不斷上漲的衝擊,日本JFE鋼廠計畫斥資22億美元,在未來4年內取得澳洲及巴西等地的煤礦與鐵礦開採特許權,預期可以提升煤鐵自給率至30%。

二、第一季重大事件分析 1.鋼鐵工業政策環評預計於今年底完成:依據「環境影響評估法」相關規定,有影響環境之虞之政府政策,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。

工業局自民國97年開始辦理鋼鐵工業政策環評作業,經過兩年的研究,目前已完成「鋼鐵工業政策評估說明書(初稿)」,並舉辦北、中、南區各一場公聽會,聽取各界的意見。

在徵詢環保署意見後,「鋼鐵工業政策評估說明書」預計於今年底前完成,並簽報行政院核定。

根據「鋼鐵工業政策評估說明書(初稿)」所述,2025年國內粗鋼供需缺口約有515萬噸,工業局規劃以鋼廠汰舊換新及進口的方式來補足缺口。

鋼鐵工業政策環評完成後,有助於縮短鋼廠投資個案環評的程序,將提高國內電爐廠進行汰舊換新的意願,進而提升鋼鐵業的能源使用效率與競爭力。

2.景氣逐漸恢復,國內用鋼產業面臨缺料困境:隨著全球經濟的復甦,國內用鋼產業如手工具業、螺絲螺帽業接單狀況好轉,不過卻面臨缺料困境。

中鋼一號高爐於今年1月份大修,預計6月份點火;中龍高爐雖已於2月份啟動,但初期僅有扁鋼胚產出,造成今年上半年供給偏緊。

而中鋼實施多年的實績制也限制某些業者無法取得足夠配額,造成業者面臨缺料困境,因此下游業者開始出現開放中國盤元進口的聲音。

為瞭解並解決國內用鋼產業缺料的問題,工業局於3月30日召開「鋼鐵原料供需座談會」,邀集螺絲公會、鋼線鋼纜公會、手工具公會、機器公會、國貿局及國營會等二十餘人參加,會後達成3項決議:(1)為使國內鋼材供應無虞,工業局將以個案考量實際需求或過去進口實績,開放專案進口大陸製鋼材;(2)工業局將要求中鋼對國內鋼價應穩定合理,且應參考同品級之中國大陸各鋼廠鋼材價格;(3)有關中鋼之訂取料期間過長、現金付款等銷售制度之問題,工業局將協調中鋼公司改進。

3.鐵礦石合約價格大漲90%,長約計價模式改為季度定價:三大礦商已陸續與日、韓、歐洲、中國等地鋼廠達成今年4-6月鐵礦石價格協議,合約價與去年相比大幅調漲80-100%,已高於2008年的合約價。

而對鋼廠影響最大的則是實行多年的長約計價模式改為季度定價,對於以使用協議礦為主的大鋼廠而言,成本管理將更為困難,進而失去成本優勢。

三大礦商之所以大幅漲價,背後必有支撐的動力,除了全球鐵礦石市場由三大礦商所壟斷,中國近年來粗鋼產量成長過於快速,導致鐵礦石供不應求,也是鐵礦石價格一直上漲的主因。

即使在金融海嘯期間,中國的鋼鐵需求仍大幅成長,中國進口鐵礦石就占了全球鐵礦石海運量的70%,進一步推升礦價。

未來三大礦商壟斷的局面不會改變,中國內需市場仍會持續成長,鐵礦石供需態勢基本而言不會改變。

三、未來展望 OECD最新發布的景氣領先指標顯示,全球各大經濟體雖仍處於景氣擴張階段,但成長力道已放緩,中國與巴西則暫時脫離擴張階段,雖然IMF近期又再度微幅上調2010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值至4.2%(2010年1月份的預測值為4.0%),不過展望未來全球經濟復甦的增速將趨緩。

國際鋼鐵協會4月份發布最新的鋼鐵需求預測,樂觀預估今年全球鋼鐵需求將成長10.7%,其中歐美日等國因去年衰退太多,因此今年成長幅度大增,國內也有17%的成長。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