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-04-27 點擊數: |
據海關統計,2010年1季度,經深圳口岸共計進口鐵礦砂56萬噸,與去年同期相比(下同)下降14.7%;價值5428.5萬美元,增長3.1%。進口平均價格為96.9美元/噸,上漲20.9%。 一、第1季度深圳口岸鐵礦砂進口的主要特點 (一)月度進口量逐漸走低,3月份進口量價明顯回落。1月份和2月份經深圳口岸的進口量均在20萬噸以上,分別為25.7萬噸和22.6萬噸,進口平均價格也分別達到了每噸95.9美元和104.1美元。3月份的進口量價均明顯回落,進口量降至7.7萬噸,進口價格則降至每噸79.3美元。 (二)以自智利、澳大利亞和巴西進口為主。1季度,經深圳口岸自智利進口鐵礦砂16.6萬噸,而去年同期無進口;自澳大利亞進口14.5萬噸,下降33.9%;自巴西進口13.7萬噸,下降5%。自上述3國進口合計佔同期深圳口岸鐵礦砂進口總量(下同)的80%。同期自加拿大進口7萬噸,去年同期無進口;自印度進口4.2萬噸,大幅下降71.3%;而自南非進口從去年同期的14.7萬噸驟降至零。 (三)以外商投資企業進口為主,國有企業進口平均價格較高。1季度,經深圳口岸外商投資企業進口鐵礦砂38.1萬噸,下降37.4%,佔68.1%;國有企業進口17.9萬噸,而去年同期無進口,且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噸113.3美元,比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口平均價格每噸高出24.1美元。 二、1季度經深圳口岸進口鐵礦砂價格走高的主要原因 (一)國內鋼材產量快速增長帶動需求增加。2009年下半年以來,國內外經濟明顯復蘇,帶動鋼材產量明顯增加。1-2月份我國生鐵、粗鋼和鋼材的產量分別增長22.3%、25.4%和27.7%[1],需求的增加帶動鐵礦砂進口快速增長。 (二)價格談判炒作氣氛濃厚推高國際市場價格。按慣例, 三、當前鐵礦砂進口值得關注的三方面問題 (一)季度定價模式將推高進口價格。近期日韓鋼企與鐵礦砂巨頭簽訂的協議並非以往簽訂的長期協議,而是季度協議,鐵礦砂價格談判堅持40餘年的長協談判機制可能被打破。而且根據巴西淡水河谷(VALE)公佈的結果,與全球範圍內97%的客戶(約90%的合同銷量)達成的都是季度合同。實施季度協議的背景是指數定價,把鐵礦石單一商品變成金融衍生品,依據的是以部分現貨鐵礦價格為基準的新加坡交易所的普氏指數[2]。季度定價模式以現貨礦價格為基準,在目前的情況下,將明顯推高進口價格。如3月份,具有指標意義的現貨印度粉礦(品位63.5%)由140美元上漲至160美元/噸[3]。在國內進口秩序仍較為混亂的情況下,季度定價無法如以往長協礦起到穩定現貨礦價格的作用,反而可能會出現現貨礦倒逼季度價格的情況,進口價格將可能持續上漲。 (二)鋼材價格上漲對鐵礦砂的影響值得關注。年初,受鐵礦砂談判的影響,國內大多鋼企出現積壓庫存、待價而售的現象。近期國內市場鋼材的價格出現了明顯的上漲。如近期國內螺紋鋼的價格從3月初的3900~3950元/噸上漲至4月初的4600~4650元/噸[4],平均每噸漲價700元;冷熱板和中厚板平均每噸的價格也上漲了近600元。鋼材價格的上漲使得企業對鐵礦砂價格上漲的消化能力有所增強,可能會促使企業進一步增加產能,擴大進口,繼續影響鐵礦砂的進口秩序。 (三)巴西繼印度後欲調高出口關稅將影響進口價格。隨著巴西國內經濟的持續增長,巴西可能開始對鐵礦石徵收出口關稅[5],以鼓勵國內煉鋼廠投資。之前作為鐵礦石凈出口國家的印度已開始從三大礦山進口鐵礦石,如果巴西也限制國內鐵礦石的出口,將加劇鐵礦石市場的供需矛盾,不僅對中國鐵礦石談判不利,同時也會對世界鐵礦石貿易格局產生較大的影響。 針對我國鐵礦砂進口無序導致可能喪失話語權的局面,建議:一是從短期來看應把握談判的節奏。目前我國鋼企庫存可保證正常生產2個月[6],而且我國港口仍有鐵礦石庫存7500萬噸。與此同時,今年1、2月份我國自產鐵礦石生產量同比增長18%,都為放慢進口步伐提供了有利的條件;二是進一步完善代理制度,減少進口企業,建立鐵礦石流向審核制度,規範進口秩序,發揮行業協會作用,增強對外談判的一致性;三是加大海外投資的力度。目前我國在海外的權益礦僅佔進口礦的不到1%,難以避免受制於人的局面,應加大海外投資的力度,逐漸掌握上游的話語權;四是提高鋼鐵行業的集中度,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,逐步淘汰污染大、技術含量低的企業和產品,逐步降低對進口鐵礦砂的依存度。 |
2010年5月3日 星期一
1季度深圳口岸鐵礦砂進口價格大幅上漲,季度定價機制或加劇市場價格波動風險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