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中國大陸的通貨膨脹問題成為許多人關注的焦點,不過,影響當前中國CPI(消費者物價指數)的關鍵主角,卻是之前大家都沒料到的豬肉、旱災與鐵礦砂。相較於過去外界所稱拉動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的「三駕馬車」:投資、出口、內需,頗有大異其趣之妙。
一場金融海嘯確實改變了人們對很多事情的看法,金融危機發生前,許多人談到中國大陸經濟,大多著重在其出口與投資上,內需方面雖有中國政府喊了多年的擴大內需,但人們一直沒有把它當回事。直到金融海嘯發生後,內需市場成為挽救中國經濟的救命稻草,其成長表現才大受外界關注。
而觀察中國大陸通貨膨脹的重要指標:CPI,現在每個月都被財經專家與投資人拿來檢視。不過,現在豬肉、旱災與鐵礦砂3大變數,卻將深刻影響CPI表現。
中國新聞網報導稱,在整個CPI中比重超過3%的豬肉價格,將會像2007~2008年當時的通膨一樣,成為牽動中國CPI變化的主力。儘管目前大陸豬肉價格因口蹄疫而連續下跌,短期有助於減輕通膨壓力,但長期可能會使情況變得更加糟糕。
目前大陸的生豬存欄數保持在4.5億頭左右,如果豬價持續下跌,養豬戶的虧損繼續擴大,可能促使養豬戶一方面加快生豬出欄的速度,一方面減少補欄數量,這將為豬肉價格在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的大幅上漲,埋下隱患。
相對於潛在的豬肉價格上漲,以鐵礦砂為代表的輸入性通膨已經發生。必和必拓宣佈,已經與亞洲主要客戶就鐵礦砂談判達成協議,今年鐵礦砂價格至少每噸上漲一倍,這種驚人的漲幅,將對大陸製造業者帶來很大影響。
若以去年大陸全年進口鐵礦砂6.28億噸計算,今年鋼鐵工業至少要多支付378億美元,而去年全年大陸鋼鐵工業的利潤還不足700億元人民幣。
為了轉移成本,即使是產能過剩,多數中國鋼鐵企業還是數次調漲了鋼材出廠價格。
鑒於全球範圍內的流動性過剩,大陸財經專家憂心表示,以今天中國大陸對國際大宗商品的高度依賴,未來像鐵礦砂這樣的輸入性通膨絕不會是一個孤例。
另外,正在發生的大陸西南地區特大旱災(以雲南、貴州、廣西災情最為嚴重),有可能推動CPI加速上行。與洪水帶來的災情相比,旱災的持續性和危害性往往被外界所低估。許多人認為,為了社會安定,中國政府的糧食庫存是充足的,因此旱災對通膨的影響有限。然而,這種認知只是片面的。
從目前情況來看,未來中國大陸西南地區的乾旱仍將持續。雖然西南地區產糧占全中國比率不高,但當地減產勢必要從其他地方抽調糧食,這可能成為大米漲價的誘因,也會加劇人們的通膨預期。
此外,旱災對通膨的影響也並不僅侷限於糧食,諸如蔗糖、花卉、有色金屬等方面的供應緊張形勢,也將隨著旱災的持續而逐步顯現。由於少水,西南水力發電量銳減,這已經引發了廣東省供電緊張,廣東珠三角企業原本要到夏天才會陷入緊張的限電局面,今年意外提早到來。
據了解,受西南大旱影響,南方電網水力發電同比減少29%,只好以火力發電代替水電,結果讓電煤價格也存在上漲空間。
經濟學家們總是沒有想到,研究室之外的世界,總是會帶給他們意想不到的衝擊;不論豬肉、鐵礦砂還是旱災,在接下來的日子,就是走進研究室,與他們長相左右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