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

鐵礦砂定價制度變革 衍生市場規模上看千億美元



2010/03/31 16:30 鉅亨網編譯吳國仲 綜合外電     




英國《金融時報》報導,各大銀行與經紀商正試圖透過新的鐵礦砂定價機制,擴大一類似石油、鋁與煤礦的衍生商品市場,規模估計可達數千億美元。

因應趨勢,歷時 40 年之久的鐵礦砂年度合約制,將被現貨市場為主的短期合約所取代。
根據分析師預測,所謂的鐵礦砂契約交換 (iron ore swaps) 市場,10 年內規模將從目前的3億美元暴增至 2000 億美元。
煤炭實體交易平台 globalCoal 執行長康寧漢 (Eoghan Cunningham) 就表示:「新的 (鐵礦砂) 定價機制不但為市場帶來彈性,也讓投資人有意願持有相關曝險」。他強調,毫無疑問,銀行業者也將此視為賺錢的大好機會。
銀行界人士說,季度定價制度是業界的一大變革,不但將促使更多礦業公司買進合約來對沖 (hedge) 輸出風險,也能幫鋼鐵廠對沖採購成本。
而且,就像過去數 10 年石油等商品衍生市場的發展,銀行與經紀商也希望能透過鐵礦砂契約交換市場來擴大獲利。
專家表示,衍生商品市場的擴大,能讓投資者押注鐵礦砂價格的漲跌,亦使生產者與消費者有一個對沖其部位的場域,藉此降低價格風險。
鑒於鐵礦砂實體現貨市場的重要性增加,德意志 (Deutsche Bank) 與瑞士信貸 (Credit Suisse) 於 2008 年推出 IOS,開啟鐵礦砂衍生商品市場的先河。
爾後,摩根史丹利等銀行,以及 London Dry Bulk、Freight Investor Services 與 Icap 等中介商,也都陸續加入交易行列。

沒有留言: